“我们能活这么长急什么”在平静中追求极致的导演李安

饮食 2023-07-07 09:19

作为一位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观念结合到影片中的导演,李安曾踏足山巅,也曾深入谷底,他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今天带大家细细品读。

李安,这位曾经获得三座奥斯卡金像奖、四座金球奖、五座英国电影学院奖、两座威尼斯金狮奖、两座柏林金熊奖的华人导演代表了太多的经历和传奇。

太多优秀的作品、执着的执导风格、致力于中西结合的影片色彩让他在众多媒体的报道中是那么魅力四射。

可是在他多年的导演生涯中追求着什么样的梦想?慢条斯理、谦谦和善的外表下,隐藏着怎样有趣的灵魂?外表光鲜之下又有着怎样的过去?

和每个了解过他的人一样,我对李安也充满了好奇,也几乎看过他所有的影片,但无论是从什么内容中都发现很难通过文字这种方式来将其还原,我只能从缝隙中一窥李安这个人和他追求的电影世界。

李安其实给我的感觉和普通人没有区别,也是在积极努力的工作,认真的生活,为了各自心中的一些追求而奋斗,只不过各行各业中他是一个导演罢了。

电影圈曾流行的种种观念,比如艺术片和商业片的高低之分,低成本和高成本电影的优劣之分,拍摄手法、3D、4K等等的荧幕表现手法之分,他一概不管。

我并不是佩服李安的那种追求自我的本质,而是浸淫电影导演这条路多年,李安早就用自身的经历表达,做好任何一行,核心不是技术,而是别人说的那套蒙不了我,要有看到这行最本质的逻辑的能力,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世界电影的技术和创新,李安是别人眼中的莽夫,但这份莽夫之勇却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平静后的沉淀。

失败这个词语也许早就伴随李安,从小接受西方文化而与传统思想的父亲格格不入,高考失败远渡重洋求学。

毕业后的失业让李安在彷徨中进行着激烈的思想交锋,彷徨不安和迷茫煎熬的六年中让他在未来事业生涯中打下了坚实的心理基础。

在人生的低谷中李安开始安心创作剧本,蛰伏让李安否极泰来,最终凭借《推手》和《喜宴》让他摆脱了过去的束缚。

从《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开始,李安陷入了从未有过的对电影技术的痴迷,旁人都无法理解他这么做的意义。

首次尝试3D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又是前所未有的4K120帧,对传统电影的视觉是不可思量的冲击,以至于全北京只有一家影院可以完整放映。

正当《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带来的冲击还没有散去余温,120帧+4K+3D的《双子杀手》又引发了一次影视界的震动,并最终在差评声中草草收场。

无论是谁都有心中的恐惧,可能是孤独,可能是束缚,可能是情感。在此之中一种人选择逃避而安逸,有人却直面恐惧,

迫成长的人,总会选择激进的方式来躲避最深层的恐惧,也会让他们最后到达一个不可思议的地方。

像这种人一样,李安也在突破的危险中寻找属于他的安逸,他始终知道他不一定会走到什么地步,但还是去做,因为他知道他的恐惧。

李安作为一名享誉世界的华人导演,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背离主流的方向,创造属于自己特殊的电影世界,就像在一潭死水中激起的阵阵波澜。

他用多年的文化沉淀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特色的融合,用最纯粹的理念,以作品为载体,对自己执着的东西一一表达。

李安带给我们的人生思考不仅是对一成不变的突破,对追求近乎偏执的执着,更有笑对生活的那份处事不惊: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