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保健报刊社】百岁老人背后的故事

饮食 2023-09-04 15:38

变老,是一种自然;而长寿,更多的是一种偶然。家住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槐行村的裴金枝老人今年已有101岁高龄了,近日,本社记者前去看望了老人家。要说老人长寿的秘诀,除了心态平和、饮食多样、勤于劳作之外,在外人看来,似乎更重要的是家人对她无微不至的照顾和爱。也正是有了这份爱的浸润,老人的百岁生活才有了如今的幸福与安乐。

裴金枝老人年轻时候是村里缝纫组的一把好手,她有6个儿子3个闺女,年轻的时候为了供养这九个孩子也是没有少吃苦,而她却没有丝毫的抱怨。怕吃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吃苦的人苦一阵子,如今的裴金枝已经有7个孙子、9个孙女了,最大的孙子都有孙子了,每当老人过生日时,小辈们就从外地纷纷赶回来,摆在老人卧室的全家福,足足有一百多号人,这还没有凑齐,还有十好几个没有赶回来呢。正所谓五世同堂,其乐融融,也不过如此了吧。

记者见到裴金枝老人的时候,他正在由她的79岁的二儿子刘增善照顾着。虽然上了年纪,但是儿子伺候母亲也从不敢有丝毫大意。在他家的墙上记者发现贴着两张A4纸,标题分别为《为百岁老母亲寿诞永存》和《母亲兄弟姐妹轮流看护时间表》。《母亲兄弟姐妹轮流看护时间表》里写的是全年各子女分工照护的情况,从1月1日至12月31日,老人分别由她的孩子们来此共同照护一个半月至两个月不等,他们陪着老母亲,陪吃陪住,时时刻刻照顾着老母亲。几年来,老人就是这样轮番享受着子女们的温暖和家庭的团圆。

而在另一张纸上,是为各子女定的照护规矩。规矩很细,有9条之多,从起床、洗漱、吃饭、服药、睡觉对照护老人所需的几乎所有生活细节进行了明晰的确定,有规矩,有标准,咱都按照制度来。刘增善哈哈笑着说。

也正是在这样的制度下,老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维护。早上,六点多(夏天五点半多)起床后,子女们首先准备倒一杯温度适中的白开水,为老人服下,然后为其洗漱。六点半左右伺候老人吃早饭,吃得是易消化的面条之类。七点后,即饭后半小时左右服药。因为老人气管有点不舒服,所以复方甘草片、麝香保心丸、硫酸沙丁胺醇片等常用药物也必不可少,温水送服。

老人喜欢喝点酒。到了中午十一点后,该吃早餐了,子女们给她倒上半两白酒,牛肉或猪肘子肉二至三片作酒肴,酒后再给馒头一小块或饼一小卷,新鲜的鲜鱼一小块,新鲜熟蔬菜一小盘。晚饭在六点半左右,也是首先倒一小半杯白酒,菜肴少许。酒后吃饭,一碗稀饭或一碗稀粥,不用主食。

她从年轻的时候就有喝白酒的习惯,直到现在,中午和晚上还会喝上一小盅白酒,刘增善说,我们家祖上是开酒厂的,从年轻时就养成了每天喝点酒的习惯。酒喝多了会伤身,但是少喝点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我母亲睡眠质量很好,晚上八点钟睡觉,前几年早上起得早,四五点就起床,这两年上了才稍微晚点儿,得到七点半起床。刘增善表示,上了年纪,消化系统不比年轻人,平时爱吃肉,我们不敢让她多吃,都是给她切成三四厘米长,半厘米厚片状的,再稍微吃点儿蔬菜,不让她吃多了。这位笑呵呵的老爷爷自己都是有重孙的人了,但一提到照顾母亲的起居来满脸严肃,言谈间透露中毫不松懈的认真劲儿。

老人特别爱干净,自己的东西都板板整整的,每天还热水洗澡,现在我们也是丝毫不含糊,前今天趁着暖和,刚给她换洗了棉袄棉裤。听到儿媳妇说她要干净,老人满脸笑意。老太太爱喝茶。我们每天上午饭后都要给老人泡茶,上午两杯,下午两杯,虽然喝不多,但是从来不落下。76岁的二儿媳妇孙传英每天晚上都要去附近的运动场运动。我现在每天步数都上万,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我也争取像婆婆一样健康长寿。她笑着说。

现在的裴金枝看起来如此健朗,任谁也想不到,在五年前,她还因为股骨头骨折动了一场手术,现在腿里还有一块钢板未取出呢。据说,裴金枝的这场手术,是潍坊市人民医院迄今为止做过的年龄最大的一场手术。医生当时说骨折时不做手术可能就三个月寿命。我们全家商量后最终做出决定,一定要给老人做手术,让她彻底好起来!手术后,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老人恢复得很好,如果当时顾虑太多没有给她做手术,可能撑不到现在。老人的堂外孙女刘小丹说起这些,后怕之余还是有些庆幸。

裴金枝老人的二儿媳妇孙传英是退休医生,大概是因为职业的原因,她深知生命的脆弱,裴金枝老人稍微出现丁点儿不适,她就马上为婆婆查看,一经发现问题就立刻叫救护车,药物也按时给老人准备着。只有懂得生命是多么脆弱的人,才知道生命有多么可贵。而只有明白生命的可贵了,才会去珍惜生命。孙传英感慨地说。

这个世界上,只有随随便便的变老,哪有随随便便的长寿?!你所看到的长寿,那是有儿女们在背后的不妥协,不放弃,是爱,是坚持啊!(文王玉龙高珍珍张增琳摄影王爱国)

1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