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识|你不能不知道的15个“冷知识”(下)

两性 2023-09-27 19:28

如今在全世界演出场次最多、影响最广的芭蕾经典《天鹅湖》并不总是happy ending,目前上演的多个版本中,结局包括有:

芭蕾舞虽然有400多年的历史,但它在中国上演却晚了300年。中国观众与芭蕾舞剧《天鹅湖》首次结缘的时间是1953年11月,当时莫斯科大剧院的芭蕾舞剧《天鹅湖》受邀在北京天桥剧院演出。1958年6月,中国版《天鹅湖》首演大获成功,西方芭蕾艺术开始扎根于东方古国。

《胡桃夹子》最初并不是一出完整的芭蕾舞剧,在开始的几次演出里,柴可夫斯基的这部舞剧(编为作品91号)被安排在同一场演出中,舞剧是下半场的节目。

《胡桃夹子》在1892年在圣彼得堡马林斯基剧院首演时,该剧开始了起用儿童舞者的传统,圣诞晚会上的儿童和糖果仙子的角色由剧院下属学校的学生担任,所有表演者都收到了一盒柴可夫斯基送出的巧克力。

《胡桃夹子》被誉为圣诞芭蕾,移植到了中国芭蕾舞台后,变成了贺岁芭蕾《过年》,由中央芭蕾舞团创作的中国版《胡桃夹子》,融入了更多中国文化元素,比如糖葫芦、丝绸、金元宝等,满满的年味。

中国第一部民族芭蕾舞剧是《红色娘子军》,改编自同名电影,问世于1964年,是集体创作的产物。舞剧编排时期,为了改善观众反馈的只见娘子不见军的问题,剧组还集体到部队去锻炼。

另一部同样经典的民族芭蕾舞剧《白毛女》,最初将这个故事搬上芭蕾舞剧的是日本人。日本松山芭蕾舞团的创始人清水正夫与松山树子夫妇看过电影《白毛女》后感慨颇深,1953年底他们从田汉那得到歌剧剧本后便改编为芭蕾舞剧。之后,松山芭蕾舞团受邀来华演出,掀起一股芭蕾外交旋风。

闽南大戏院艺术活动作为闽南大戏院艺术教育中心一大业务板块,常年结合剧院的演出节季、演出项目、艺术培训各专业、原创节目等各类业务,完成配套的演员招募、讲座、大师课等艺术活动,进行宣传推广;策划推出剧院艺术活动季品牌,通过艺术普及教育、公益性、走出剧场外等活动样式,以艺术导赏、高雅艺术进校园/社区/企业、跨界合作、自办小型演出等形式,进行公共艺术教育,长期坚持艺术普及工作,以丰富多彩、叩击人心的艺术活动拉近观众和舞台的距离,让大家能够真的走近舞台,感受艺术。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