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课程心理测试题爱情 早恋

心理 2023-10-04 19:40

现代快报讯(记者 白雁)性骚扰话题,尤其校园性骚扰,自去年林奕含事件以来,引起持续关注。余温尚未消,另一桩类似事件又引发刷屏:日本摄影家荒木经惟的模特、被外界称为荒木的缪斯的KaoRi,在网络发文,称在为荒木工作期间,,并被荒木那种注重男尊女卑的气质所吞没。

△荒木经惟《写真的说明》,KaoRi指责书中有荒木式男尊女卑的气质 网络图篇,请拍摄者联系我们领取稿费

两桩事件隔着遥远的时空距离,但人们不难发现,它们与发轫于2017年10月的#MeToo运动有着密切的联系。轰轰烈烈的#MeToo运动,到了东方,似乎水土不服得厉害。总会有人适时站出来,要发出一种所谓的理性的声音,试图为事件里的男性洗白。也会有人别有用心地问:为什么偏偏是她?

年轻的女作家林奕含,在因她的新书《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接受采访时说:这个故事折磨、摧毁了我一生。她的表情平静,握着的拳头却僵硬颤抖。在说过这线天之后,她以结束了自己被折磨被摧毁的一生。杀死她的,除了少年时代的可怕经历,还有那些无处不在的所谓的理性的声音。它们有意无意地挟裹着荒木式男尊女卑的气质,如同利刃一样,直刺被摧毁者的咽喉。

这个时代,中国女性的社会地位似乎史无前例地高。有数据显示,中国女性就业率目前高居世界各国第一,就连向来由男性占据绝对优势的包括高考在内的各类考试,女性的优势也日渐突出。阴盛阳衰拯救男孩之类的声音四处弥漫。

中国女性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足够的权益吗?中国女性的身体、情感和权利,在历史与现实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迁?班昭、花木兰、梁红玉、秋瑾她们的光彩在今天是否还具有意义?一桩又一桩被曝光的性骚扰事件后面,是怎样的社会话语背景?

本期读品周刊整理7本关于女性研究的书,其中5本来自江苏人民出版社海外中国研究系列,将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女性的历史心理课程、现在与未来,进而对身边的女性,做到更好地尊重与爱护。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却无能为力的真实故事。性、权力、升学主义──青涩的表皮、社会的日常。小小的房思琪住在金碧辉煌的人生里,她的脸和她可以想象的将来一样漂亮。补习班国文名师李国华是同一栋高级住宅的邻居。崇拜文学的小房思琪同样崇拜饱读诗书的。思琪的初恋是。

小说作者既具有高度敏锐的感受力心理测试题爱情 早恋,又是一个近距离目击者,使这整件事像一个幸存的标本那样被保留下来。整本书反复地用极度贴近被侵害者的视角,直直逼视那种别人夺去你某个珍贵之物的痛苦──且掠夺之人是以此为乐。

波伏瓦以其非凡的经历和大量的学术及文学著作成为20世纪一位备受瞩目的人物。她的作品及思想对既定制度提出了挑战,深刻影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人们,特别是许多女性的观念。

波伏瓦从一位闺中淑女而决心走反叛传统、追求自由之路,并且与萨特订立爱情契约,这样的决定对她一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本书作者从侧面用双性气质来概括她的性格特点,指出这才是她最接近于自我的。但是,由于这个被众多研究者、传记作者,甚至波伏瓦本人刻意隐藏,因此这种本应代表平衡与和谐的人格,在波伏瓦身上却以种种矛盾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通过对传记、文学评论、哲学和历史的考察,作者重新审视了萨特与波伏瓦的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反对以西方的科学标准评估中国传统社会的科技成就,然后得出中国为什么未能产生现代化的若干答案。它力主将科技看作是表达与塑造中国文化、社会形态的有力的物质形式,并采取这样一种视角考察了宋代至清代中国传统社会中的女性技术,从家庭空间到生活、女性的纺织生产、女性生育与保健等三个方面,分析了科技如何强有力地传播和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性别规则与女性角色。

与我们对于传统女性的传统认识不同,作者认为,妇女并非父权、夫权的被动牺牲品,而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态与社会秩序的积极有力的参与者。

缠足是个相当奇特的历史题目,对于这项在传统中国延续了数百年的文化事件,我们的认识,却是从数落它的罪孽开始的。

19世纪末以来,在国族主义巨型论述的笼罩之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权力精英,纷纷透过种种规范性的二元对立命题(野蛮/文明、压迫/解放,等等),集体制造了一种盖棺论定式的认知典范。

直到最近二十年里,这个强大的认知典范才逐渐受到挑战和颠覆。本书作者高彦颐尤其扮演了关键性的批判角色。本书前半部首先考察了缠足在现代的、全球化的世界里,逐渐失去文化光环的过程。本书后半部将我们的目光从现代拉回不受国族巨型历史约束的时代,尤其是帝制晚期。在这个时期,缠足逐渐习俗化,演变成为一种普遍被接受和追求的社会实践;作者的目的,便是打算追溯缠足如何在此一时期绽放和长存在其文化光芒中。

缠足的终结并不是一个从缠到解的直线进程,相反,缠足既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多样的现象,其消逝必然历经漫长而反复的过程,也必然纠缠在上述三种时间性的错乱步调之中。

明清时期,数以千计的年轻女子抗拒父母的权威,终生忠贞于她们的未婚夫,很多以寡妇的身份终其一生,有的为未婚夫殉死。

贞女现象引发了中国历史上关于礼与女德的最激烈、最持久的意识形态争论。本书为我们描述了这段时期的贞女现象,并探讨了赋予其意义的、反过来又被它所影响的明清社会和文化。

通过勾勒贞女现象之形成、发展轨迹以及国家和社会对它的反应,作者深入探索了贞女的情感、理想和生活历程,并由此解释了到底是什么影响着这一时期年轻女性的性别身份,以及她们如何看待和表达尊严、责任与爱情。

作者分析了各类男女行动者运用妇女传记的方式。他们利用中国古代和西方近代的妇女传记来宣扬有关女德、女才和英雄主义的各种竞争性的观念,借此对中国礼教、文化遗产和国家未来提出各种竞争性的评论。通过追溯第一代中国女活动家、女留学生、女教师、女作家多方斡旋的生活经历,她对古今种种性别分类看待女性日常生活之作用的方式提出了质疑。

在本书的结尾,季家珍给出了自己的判断。她认为,如果不去反复重申中国妇女作为贞洁烈妇、贤妻良母或无私的民族主义者如何受压迫,而是对这些独特的个体如何承担、操控或超越了这些身份加以考察,那么这些主体性和可能性的碎片就可以被再度利用。从不同的行动者身上我们可以窥见中国的时代变迁以及中国妇女问题的复杂层次,从20世纪初的改良派传记作者、新型女杰,到21世纪初的寻根作者和电视剧观众,他们都在不断重新打造着宝贵的历史之筏,并在其上寻求庇护。

对于一位西方女权主义学者来说,以中国的女性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的地域和历史时期背景来考察这些变化过程,确认其中与女性有关的性别含义,是一项富于挑战性的工作。作者的观察和阐述几乎是全面的,包括了对女婴的态度、性教育、恋爱婚姻、女性在婚姻中的角色等。本书对于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相关问题的纵向研究带来了令人惊叹的启迪,它不仅源自不同思维方式和文化背景的全新视角,也显示了作者的理论造诣所具有的穿透力。

上一篇: 小学生心理测评网址大学生心理活动
下一篇: “小海星”心理咨询暖心热线助力高考后考生和家长心理调适
相关文章
全部评论